全国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300强

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健康无小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讲堂 > 健康无小事
疫情之下,如何呵护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22-12-14
浏览量:690

  新冠肺炎流行,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没感染的、已感染的以及感染康复的人,都有可能受此影响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许多人紧张、焦虑、失眠,甚至抑郁,无法恢复正常的生活。由新冠疫情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像一种“隐形伤痕”。


不确定的状态可能使人抑郁


  新冠疫情对心理健康冲击的主要病症表现有哪些?范围有多大?程度又如何?

  在新冠疫情暴发期,有近一半被调查对象出现了抑郁、焦虑、失眠或急性应激症状。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人们不了解新冠病毒,普遍比较紧张、恐慌、担心,这都是焦虑的表现。

  一年后,焦虑、失眠症状呈显著缓解趋势,但抑郁呈轻度恶化趋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明显增多。人们逐渐开始了解病毒,不再那么恐慌。但因为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收入的减少、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长期被隔离的人数增多等,很多人出现了抑郁症状。

  新冠疫情是怎样影响心理健康的?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对于新冠患者和康复者来说,除了呼吸系统的症状,神经精神症状也较为常见。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化证据显示,新冠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存在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可能伴随有神经免疫功能障碍和脑损伤。

  早在新冠疫情初期,研究发现,新冠感染可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引起神经炎症反应。新冠病毒对免疫功能和神经炎症的破坏最终也都会导致脑损伤,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更重要的是,对于大众来说,新冠疫情是一个严重的应激性事件,它可能让人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各种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可能变得紧张、焦虑,不确定的事越多,焦虑、失眠就会越多,进而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对其中一部分人来说,不确定性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产生抑郁。


  青少年、女性和一线工作者,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群体,在新冠疫情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何不同?

  一线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新冠感染者及其家属,感染者的密接者、隔离者和因疫情失业的人群,是疫情相关精神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成年人因为经历较多,也懂得寻求帮助,心理耐受能力较强。而青少年经历的心理刺激少,心理弹性尚不成熟,当遇到疫情这一应激事件时,反应更大。疫情期间,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上网课,不能外出与同龄人交流,缺乏充分的体育锻炼,沉迷于游戏、手机,网络成瘾的比例明显增加。长时间的线上授课和电子设备的使用,使得他们去线下课堂上课的意愿降低。同时,长期居家也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或者被父母严格监管,使得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

  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弱势群体。有研究显示,女性受到疫情的不良影响比男性更严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更可能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在疫情期间,家暴增加了不少,受害最大的是女性。一是因为疫情居家,两人相处的时间变长,平时可能因为上班没有机会家暴,而居家期间这种机会变多。二是疫情导致家庭经济和社会压力增加,人们的情绪变得易怒暴躁。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照护者(医生、护士)大多是女性,行业的特点也决定了女性受影响更多。

  疫情对老年人影响也很大,老年人因长期不能外出活动以及与同伴交流,会感觉到社交的孤立,产生孤独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对新冠患者及康复者而言,除了病毒和疾病引起的精神心理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还面临污名化问题。由于对病毒的恐惧,新冠感染者及康复者往往受到歧视,很多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担心被歧视,无形中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当下疫情造成的心理问题与疫情初期有何变化和特点?

  即使疫情过去,疫情对精神心理的长期影响仍然存在。根据进入21世纪以来几次重大传染病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传染病大流行后,医务人员和感染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率均高于20%,大众的PTSD患病率也接近20%,并且在疫情暴发6个月后,PTSD患病率较6个月内并无显著性差异。特别是新冠患者和康复者,即使身体恢复健康,部分人仍可能生活在抑郁和焦虑中。



像呵护身体一样重视心理健康


  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通俗地说,心理健康就是一种积极向上、自我认可、言行一致的个人心境,具备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在大部分时间处于愉悦或内心平静的状态,没有持续的心理冲突,同时应自食其力,有依靠自己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有节、睡眠充足、适度运动、张弛有度是身心健康的基础。睡前避免过早上床,一日三餐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晚餐勿食过饱;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兴趣爱好,增加生活乐趣,提高整体生活满意度。

  二是及时纾解负面情绪。心情苦闷时,可以找好朋友、同学、亲友等倾诉情绪,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压抑的心情仍不能得到缓解,可以寻求专业精神医生的帮助。要避免以不良方式宣泄情绪,如吸烟、饮酒、滥用药物等,这样只会进一步危害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三是保持社交联系。人际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通过社交活动,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激励感,大大增强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以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甄别是否对自己产生了积极影响,聚众饮酒、赌博等不良行为,不但会损害个人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看网络视频等使用电子平台的时间,建议浏览疫情相关信息的时间应低于一个小时,同时要多关注可靠信息。









  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心理诊疗中心整合心身医学-精神医学-心理学-睡眠医学为一体的综合门诊,是中国首批心身医学教育联盟基地。心理诊疗中心可行心理CT、脑功能等评估检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提供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光疗、体感音波减压、感控椅等多种物理治疗,结合正念冥想、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催眠治疗、沙盘治疗、家庭治疗、芳香中医疗法、艺术疗法等多种心理行为治疗手段,为身心疾病、精神心理、睡眠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心理支持,女性心身健康,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系统化、人性化、科学化的健康管理平台。

  中心诊疗范围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进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应急障碍、分离转换障碍、精神分裂症、抽动症、注意缺陷及多动综合症、睡眠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物质依赖等以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情感、精神、认知、行为、睡眠障碍等,尤其针对产后抑郁、儿童青少年厌学、婚姻家庭问题可提供系统整合性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心理诊疗中心地址:老内科楼一楼(餐厅前 门诊大楼后)。

  心理诊疗中心电话:5653533   585525

通讯员: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