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坐诊经常有家长问:“我家宝宝只吃肉和米饭,蔬菜一口也不吃,怎么办?”“孩子吃饭得追着喂、哄着吃,每次吃饭像一场挑战,怎么办啊?”“宝宝3岁了,每次只吃一点点饭,半年没涨称了,要不要紧啊?”......其实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出现挑食、偏食、拒食等喂养问题,心中也充满了疑惑和焦虑?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及干预对策。
什么是喂养困难?
是指儿童持续进食不当,或持续反刍、反胃,造成体重不增或下降。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发生,多以6月~3岁婴幼儿多见。常表现为:吃得少、吃得慢、食物包在嘴里不咀嚼、对食物不感兴趣、拒绝吃某些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某些味道或类型的食物。
喂养困难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营养不良:喂养障碍可能导致儿童摄入营养不足,从而影响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导致营养不良,整体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受限:长期存在喂养障碍可能导致身体生长发育受限,影响身高、体重和骨骼发育,并影响智力发育。
心理健康问题:喂养障碍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社交问题:会致儿童在社交互动中出现问题,影响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缺乏信心、不合群。
家庭关系受损:喂养障碍增加家庭成员的压力和焦虑。
健康习惯形成困难:喂养障碍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日后的健康生活方式。
导致喂养困难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婴幼儿喂养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包括食物选择、婴幼儿自身因素、喂养者、喂养行为以及喂养环境等五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情况下,喂养互动不良最为常见,宝宝常以以进食行为表达对父母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地反抗。
如何防范喂养困难
1、让宝宝有饥饿感,拒绝零食:想让孩子能好好吃饭,首先要让他有饥饿感,切记不要:喂养时间碎片化,零食不离手,过度焦虑孩子的食量,这样导致孩子不会觉得饥饿。零食孩子都爱吃,想要好好吃饭,不要在饭前给他吃零食的机会,更不能引诱孩子说:“吃一口菜,我就给你零食吃。”因为这样做只会让他更加觉得菜是不好吃的,同时更增加对零食的欲望。另外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要吃零食,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吃零食。
2、表扬鼓励进食:食欲与情绪密切相关,批评会让孩子情绪变差,进食欲望更加受损。
3、良好的就餐氛围:吃饭前可以让宝宝做固定流程,比如洗手、上餐椅、戴饭兜便是简单的进餐仪式,这样固定的、有顺序的仪式可以帮助孩子和大人提前进入到进食状态。吃饭的氛围感很重要,孩子进食需要同伴,家长进食时,可以让孩子在儿童餐椅中吃自己的辅食。
4 、制定吃饭规则:孩子进餐时,避免进食时用电视、电话、玩具等方式分散儿童注意力,限制就餐时间(20-30分钟),提供与孩子年龄相符的食物种类及质地,给小婴儿逐渐引入新食物,有时新的食物引入需要8-15次,不要因为孩子1次、2次不吃,就不添加了,鼓励较大婴儿、幼儿自己进食,包括抓食,允许与孩子年龄相符的狼藉。
5、良好的进食行为:通过与孩子谈论食物、模拟良好的饮食行为、进行互动小游戏以及口头鼓励等方式实现进食。禁止强迫喂养、固定孩子的脑袋、威胁孩子等喂养行为。
6、进食技能的训练:包括适当口腔刺激,增加口腔运动力量及协调性,此外,选择不同形状、大小的进食器皿提高宝宝进食兴趣。
注意事项
1、不要强迫进食:如果宝宝拒绝进食,不要强行喂食,以免导致宝宝对食物产生抵触情绪。
2、家长要保持耐心和信心。
3、及时和定期看医生:带宝宝找专业儿科或儿保科医生进行检查,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必要相关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和精神障碍,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儿童抑郁症等。
每一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喂养困难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家长应保持耐心和信心,不断尝试,良好的餐桌互动会让家长和孩子建立健康的喂养关系,也会让每个人的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希望家长朋友们和我们医生合作沟通,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关爱,让宝宝茁壮成长!
作者:王红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