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朋友总是叹息说:“不想活了,太累了,压力好大,感觉自己成了家人的负担。”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揪紧,也许TA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背后可能藏着一颗正在挣扎、寻求出路的心。要知道,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个生命悄悄离开我们,尤其是15到29岁,那些正值青春的生命,“活着”成了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 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自杀率为每 10 万人中有 7.5 人,而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1》发布的数据,中国城乡居民的自杀死亡率约为每 10 万人中 3.8-8.65 人。而这只是自杀并且死亡的比例,自杀未遂以及仅曾有自杀念头的人比这要高得多。
9月10日是教师节,但许多人不知道它还是另外一个特殊的日子——“世界预防自杀日”。由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创建,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2024-202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改变对自杀的叙述”,这一主题关乎如何改变人们对自杀相关复杂问题的看法,打破沉默的壁垒,鼓励开放的对话,并营造一个让有需要的人感到支持和理解的社会。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珍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减少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预防自杀行为,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举办了“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宣传活动。
一、义诊宣传活动
9月10日当日,预防保健科联合心理诊疗中心在医院门诊大楼一楼进行主题为:“改变对自杀的叙述”义诊宣传活动。
现场悬挂“改变对自杀的叙述”横幅,从“自杀的危险信号、如何帮有自杀倾向的人走出困境”“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内容进行宣传,活动现场前来问询的民众纷纷提出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惑,预防保健科主任张爱君和心理诊疗中心心理咨询师张晓晖给予耐心的解答与专业的指导。义诊过程中给前来问询的民众免费检测血压。本次活动共接待患者及家属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
二、门诊大厅LED屏循环播放宣传主题:“改变对自杀的叙述”,宣传展架摆放预防自杀宣传资料,方便大家取阅,提高民众预防自杀意识。
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中最独特的存在,都值得被照亮和珍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请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世界预防自杀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提醒,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用爱意和行动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温暖、更加包容的社会。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命守卫,让这个世界少一份悲伤,多一份阳光和希望。
知识链接
人为什么会自杀?
一、生物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遗传对自杀念头及行为产生有重要的影响,约3至5成的自杀与家族出现过自杀行为相关,然而特定的基因尚未确定。
二、精神病理因素
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是抑郁症。此外,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物质滥用、双相情感障碍、边缘人格障碍患者也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个体患有精神障碍的数量越多,自杀风险就越高。
三、人格与心理因素
(1)易损特质:
①完美主义倾向:追求凡事都做到尽善尽美的倾向,为自己或他人设定了不切实际的高标准。
②冲动性人格:快速决策,不计后果,也无事先的计划
(2)认知失调:
①消极认知偏差:对达成目标的期待值较低,对成功的信念较少,对未来消极悲观。
②认知僵化:不能适应外在反馈及环境变化,不及时调整决策行为。
③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对个人所经历生活事件的回忆不具体,通常见于创伤性事件。
(3)心理痛苦:
各类原因,如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包括被羞辱、内疚、愤怒、孤独以及绝望等精神痛苦的状态。
自杀有哪些预兆?
一、语言预兆
比如,一个人描述自己的词汇突然变成了“无用”、“孤独”、“让人失望”,或直接表明自己“死了算了”、“活着没意思”时。
二、行为预兆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改变,如将珍贵的东西送人、作息习惯持续异常、逃避为未来做规划、拒绝讨论生活的意义等等。
三、情绪预兆
如内向的人突然变得开朗,无故地感到焦虑、绝望,认为自己很孤独等。
如何做好“生命守门人”?
一、察觉并重视“自杀信号”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忽视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做好“生命守门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察觉并重视“潜在自杀者”释放出的自杀信号。直接询问“你有想过自杀吗”并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也不会增加他们自杀的可能性,反而是你重视他的一种表现!
二、陪伴和倾听
陪在他身边保持温暖的目光接触,询问自杀念头的原因,耐心倾听,认可他的感受而不加以评判。
三、撤离危险物品及环境
确保他已经撤离危险的环境,无法获取任何会伤害到自己的物品,尽量不要让其一个人独处,直至将他交由父母或专业人士。
四、鼓励寻求专业支持
鼓励或陪伴他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到医院内寻求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师的支持和帮助。
五、做到五个“不”
(1)不要说“别人的生活比你糟糕多了”
→ 可以说“我觉得很难过,我能帮你什么吗?”
(2)不要说“你必须要面对”
→ 可以说“你不是一个人,我们会陪你的”
(3)不要说“有什么可抑郁的啊”
→ 可以说“原来你一个人承受了这么多,有什么能帮你的吗?”
(4)不要说“你很坚强,一切都会好的”
→ 可以说“我陪你一起挺过这段时间”
(5)不要说“你这病都是想出来的”
→ 可以说“这些问题你一个人承担真的很辛苦”
咨询电话:0535-5653533
作者:宋红艳